电话:400-023-5634
邮箱:admin@slashedon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
kk体育今天我们来聊聊,建筑师非哥和他的公众号【建筑师的非建筑】(微信号:abovearch )。
2011年8月,即将从某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的非哥,和他的朋友Andy创建了一个名为“建筑师的非建筑”的“人人小站”,目的是“想做一个设计感比较强的轻博客。”小站一经建立,人气上升出乎了他们的预料,关注量在短短一年多就累积超过了50万人,非哥以此为动力坚持更新。在2013年7月,非哥开通了“建筑师的非建筑”微信公众平台(下文称【非建筑】)。通过两年多的努力,【非建筑】已累积粉丝约40万,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量在2万左右。
作为一名苦逼的建筑设计师,在密集的工作之余,要保证每天优质内容的推送,非哥仅凭一己之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
【非建筑】第一批粉丝基本是从“人人小站”导流过来的“非友”,约有小几千人左右,大部分是建筑专业、设计专业的学生和爱好者。最开始【非建筑】推送的内容大都来自非哥日常的积累。为了在工作之余兼顾公众号的运营,非哥不得不在下班之后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素材的整理,用非哥自己的话说,就是“白天建筑,晚上非建筑”。他坦言kk体育,一个人运营公众号,一开始确实非常辛苦,运营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差不多每天4~5个小时左右,最忙的时候一般是晚上一两点休息,甚至更晚。非哥说自己会“利用一切闲暇时光进行媒体工作的充电,比如等车、等人的时间”,MyModernmet,Buzzfeed、ArchDaily、designboom这些创意设计类的网站都是非哥灵感的来源。
大量阅读积累下的素材满足了【非建筑】初期用户的需求,新鲜、有趣、实用的内容通过分享传播,很快为公众号聚集了人气。
要保证公众号持续稳定的运营,优质的内容是不可缺少的。打开【非建筑】会发现,目前大多数推文均为投稿授权的文章,题材涵盖了设计、建筑、艺术相关领域丰富的内容。谈起将“投稿”作为公众号运营的一大特色,非哥说缘于一篇建筑设计公司的来稿,非哥本着试一试的心态推送了之后,没想到效果非常好,【非建筑】也从那一天起,开始将投稿作为主要的文章来源。
“最开始的时候,投稿质量和频率都比较差”,因此每天除了素材搜集之外,还要有格外的时间对稿件进行甄选。“从2015年开始,情况就好多了,一般每天3篇左右,最多的一天可以达到7篇,质量也比先前好。”随着自媒体的兴起,除了相关的设计机构、公司供稿外,很多公众号也开始自发向【非建筑】投稿,稿件的文案也愈发成熟。可即便如此,非哥现在每天还是要花2个多小时的时间筛选雕琢这些稿件,有时取一个漂亮的标题就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。“标题修改、排版润色kk体育、封面图/缩略图的调整、偶尔会在开头加上导语。”一篇稿件从入选到最后发布往往需要一周左右。目前,【非建筑】所收到的稿件,主要来源是设计公司和设计师,还有一些学生会投稿他们的设计小故事和暴走经历,非哥说“帮助个人传播他们的作品会感觉格外有意义”kk体育。
从第一篇来稿至今,【非建筑】已经累积发布了近千篇稿件,优质的内容激发了用户的分享动机,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粉丝。【非建筑】的品牌影响力越做越大,非哥开始尝试通过微信后台或者邮箱联系合作媒体。目前,【非建筑】已经成功取得了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官方认证,此外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也同步更新在了今日头条客户端、网易新闻客户端等优质媒体上。有了各大媒体的加持,【非建筑】正在从一个公众号慢慢转型成为一个资源聚合平台,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主动联系非哥,表达合作的意向。经过两三年的积淀,【非建筑】已经和几十家媒体、公司以及个人达成了合作转载的长期战略关系。“互利双赢,抱团取暖”,在非哥眼里,这种良性的合作模式也是【非建筑】这些年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非哥说,【非建筑】的成功归功于一个“非”字。在起初纠结题材内容的时候,他看到维特鲁威的一段话:“建筑师必须擅长文笔,熟悉绘图,精通几何学,深悉历史,勤听哲学,理解音乐,对于医学亦非无知,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,具有天文学知识。”不难看出,建筑师是一门需要拥有渊博知识的职业,所以他当时就决定把主题锁定在“除了建筑设计之外的一切美好事物,可以帮助大家获取更多的信息,让大家成为拥有丰富知识的人。”
针对建筑学,又不局限于专业,泛而不滥,为内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,品牌格局也随之被打开。
“感动你的,必先是感动我的。”这是【非建筑】的运营宗旨。说到这句话,非哥有着自己看似“偏执”的坚持。“在微信公众平台,我每天推送的文章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,但我相信我的品位。”非哥描述自己的运营态度是“高贵冷艳不虚无,不表演,不为故作姿态。”对于非哥而言,他非常认同“新世相”的运营理念“公众号必须是绝对的个人中心主义的,对于喜欢的人,无需付任何代价阅读,对于不喜欢的人,也不会改变自己来迎合。”
将公众账号的品牌和质量孤注一掷地押在个人的“品味、眼光、判断力”上,【非建筑】带上了非哥鲜明的个性色彩,而这恰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。这种看似“傲慢”的运营态度,“是【非建筑】运营至今取得成功的最大保障。”
坚持自己的节奏,不盲目追求热点。在【非建筑】的运营过程中,没有出现过爆发式发展,但它一直坚持细水长流。非哥说“我觉得做媒体是需要品牌和根基的,只有把目光放长远,“润物细无声”地去运营,才能让非友更好的记住非建筑。”
真诚,扎实,不急功近利,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,【非建筑】的成功绝非偶然。
随着【非建筑】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,非哥也渐渐感觉到来自社会的压力,有时一个不够恰当的“标题党”就会遭到很多粉丝的批评。
目前,【非建筑】对于常规的投稿和普通的公号推荐都是免费的。谈及40万粉丝背后的经济价值,非哥表示“暂时没有具体估值”,至于未来是否往商业化彻底转变,暂时也没有具体的计划,“如果有了可能就需要转行了”,但非哥有透露,“会在远期考虑和别人进行合作。”
对于非哥而言,一个人的路虽然走得有些辛苦,但背后收获的成就感也绝对对得起他所付出的这些努力。运营【非建筑】,除了收获粉丝的支持和肯定,还令非哥“对生活充满热情”。
和非哥一样,也有一部分朋友在工作之余坚持运营公众号,对于这一部分运营者kk体育kk体育,非哥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:
1、千万不要把微信运营看成一份工作,不要给自己定任务,不要为了日推而日推。2、不要过于在意阅读量,用心去做内容,从读者的角度出发,不求文章数量但求每篇的质量。3、有一个平和心态,很多时候,你不太在意结果也许能做的更好。4、不要轻易放弃。
非哥说“一个人如果遵照他内心而活的话,要么成为一个传奇,要么成为一个疯子。我们不一定会成为传奇,也不想成为疯子,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像梵高那样,对生活充满着渴望,对生活充满了热情。”秉持初衷,细水长流,责任大于利益。最后,也借由非哥的这句话与诸位运营者共勉~